地圖印刷區別于常規四色印刷,主要表現在線化套印多、普染色疊印色數多,少則兩色疊印或套印,多則三色以上疊印或套印。因此,地圖印刷顏色指標難以把握,直接影響地圖的印刷效果,給用戶識圖、用圖造成諸多不便。
為實現地圖印刷良好的套印精度和墨色標準,最好采用六色或多色膠印機進行印制。目前,筆者所在公司使用了六色海德堡CD102機組,在應用過程中,由于客觀原因和人為操作不當,會造成印刷套色和疊色出現偏差的現象。下面,筆者分別從地圖印刷機械、操作、材料等方面分析并解決地圖印刷顏色出現偏差的問題。
印前設計造成地圖顏色偏差
01地圖各要素之間關系處理不當
專題地圖印刷的顏色較多,包括飽和度或透明度較強的色彩,如果在設計時沒有考慮疊印或鏤空等問題,就會導致主色和副色印刷時出現偏差。
因此,如果想要突出表現主題要素的顏色印刷效果,應盡量設計為套印,使其鏤空,減少疊印出現的色偏現象。黑色要素疊印時不易出現明顯色偏,為保證印刷套印時不易出現露白,因而在印刷時黑色要素版應與其他色版設置為疊印。
02地圖要素色彩模式處理不當
在地圖印刷文件編輯出版時,由RGB色彩模式轉換成CMYK色彩模式,導致圖面上一些鮮艷的顏色變暗,影響整個圖面顯示效果。另外,CMYK各色值均為100的疊加黑,屬于重黑,印刷過程中容易產生糊版現象,且紙張容易脫墨,直接影響到印刷色彩的視覺效果,印品中黑色文字和線劃易出現重影。
因此,我們在專題地圖中,一般用黑色來表示文字、劃線,制作中要定義為100%單黑色,印刷文件編輯出版時,首先要把色彩模式設置為CMYK模式,黑色版要素要采用純黑,不能使用CMYK四色疊印生成黑。
油墨性質及色序排列造成地圖顏色偏差
印刷過程中,多色地圖都是由后組顏色油墨疊印到前組顏色油墨上,在各機組輥筒壓力的作用下,油墨間同時產生相互間的附著力和剝離張力,印刷墨色會出現兩種情況:一是后組顏色油墨的粘著性比前組顏色油墨的粘著性強,在印刷后組顏色油墨時,會把前組顏色油墨粘走,從而引起印品疊印不良,特別是大面積普染色出現花斑露白現象,造成印色不實、不勻;二是透明度差的油墨放在后組印刷時,更容易把前組透明度好的墨色遮蓋住,造成嚴重的顏色偏差。
為了保持墨色清晰度、均勻性和地圖色彩的還原效果,我們經過油墨特性分析和印刷生產總結,確定地圖印刷色序一般應該考慮以下原則。
兩色或三色疊印的普染一般不宜同時印刷,如若印刷,應該先印粘性較大且透明度差的油墨,后印粘性較小且透明度強的油墨;四色印刷盡量按照黑、紅、藍、黃顏色油墨順序,這是因為在印刷中,紅藍疊印較多且能夠避免出現花斑現象,印品色彩呈現效果也較好。
油墨性質及色序排列造成地圖顏色偏差
地圖印刷時,當使用了質地松軟、表面涂層容易脫落或吸墨性較強的紙張,地圖印品就會呈現吸墨性過高,連接料過多地吸入紙張內部,使墨層中油分極大減少,油墨顏料顆粒被懸浮在紙張表面上,造成墨層結膜速度慢,致使印品缺乏光澤,甚至有時印跡一經摩擦,顏料就會發生剝落,出現“粉化”現象。
如果紙張吸墨性過弱,會造成油墨滲透到紙張背面,形成從印跡背面見到正面印跡,造成“透印”現象。因印刷時會出現紙張表面吸墨性不同,造成疊印不良,出現地圖印色偏差的現象。
所以在印刷之前,應根據地圖印刷質量標準要求,選用緊度、施膠度及吸墨性等指標較好的紙張。
潤版液pH值過低、用水量過大造成地圖顏色偏差
(1)當潤版液pH值過低時,油墨中連接料與顏料分離導致嚴重乳化,因轉印到紙張上時顏料附著在紙張表面上,導致當后組顏色油墨疊印前組顏色油墨時疊印顏色出現偏差現象。因此,需要重新調節潤版液數值參數,使pH值控制在5~5.5標準范圍內。
(2)在多色膠印機中,印版供水量是由水斗輥帶水后,調節水斗輥與計量輥之間接觸壓力形成一層水膜,供給印版水分。在調整水斗輥與計量輥接觸壓力時,如果接觸壓力小,容易引起供水量大且不均勻,造成水膜厚、墨層厚而墨色淺,導致墨色疊印不良,紅藍疊印效果尤為明顯,顏色偏差較大的。
因此,我們需要調整水斗輥與計量輥之間的接觸壓力,使其達到水膜薄、墨膜薄而墨色深的狀態。當水斗輥與計量輥接觸壓力大,形成水膜薄而轉速快,出現兩邊先上臟中間不臟為最佳。
通過以上分析,在印刷地圖的生產過程中,引起地圖印刷產品偏色的因素較多,既有印前出版編輯的因素,也有印刷機械、材料和人為操作等方面的因素,只要我們細心操作和認真總結,一定能克服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,印制出色彩品質優良的地圖。